就在美日关税谈判陷入胶着的关键时刻配资世家,中国突然宣布解禁449种日本水产品的进口。这份“及时雨”不仅是对日本水产品安全性的正式认可,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美国施加关税压力之下,日本依然拥有多条出路。石破茂是否能真正理解这背后的深意,令人好奇。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首次访日,成为他上任以来的首个日本之行。然而,这场备受关注的访问却显得“雷声大雨点小”。据《日经亚洲》报道,贝森特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会谈根本没有涉及双方最为敏感的关税问题。
这让日本方面焦虑不已,随即派出了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全程陪同,力求在8月1日这一谈判最后期限前寻找到突破口,避免局势恶化。
说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上月底赤泽亮正曾专程飞赴华盛顿参加第七轮谈判,但当时贝森特正忙于国会推行关键法案,双方未能会面。如今美国财长亲自访问日本,却回避了最关键的关税议题,明摆着是在玩“太极拳”,使谈判陷入僵局。
展开剩余78%目前关税僵局对日本来说无异于“刀架脖子”。美国已对日本商品普遍征收10%的关税,钢铁和铝等特定产品关税更高。若8月1日前谈判无果,日本对美出口将面临额外25%的“对等”关税,这对日方来说是沉重打击。
根据美方计算配资世家,这些关税措施有望弥补每年69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对日本经济而言,这无异于重击。汽车产业等关键支柱将因此蒙受数百亿美元损失,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能缩水至少1.3个百分点。
日本曾试图妥协,提出在造船等领域加强与美国合作,同时期待取消汽车关税。但华盛顿方面对此置若罔闻,导致谈判陷入死局。
归根结底,这已经超出石破茂政府是否愿意让步的范畴,更多是根本无力让步。汽车和农业是日本经济的命脉,若依照美方苛刻要求妥协,石破茂的支持率势必跌至谷底。
就在此紧要关头,中国出人意料地为日本送上“及时雨”。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近日批准了449种日本水产品进口许可,涵盖金枪鱼、扇贝、螃蟹等热门品类。这是自2023年8月以来首次恢复大规模进口。
具体来看,中国已允许北海道和青森县三家日本水产企业恢复向中国出口,但仍严格要求每批货物附带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明、辐射检测报告和原产地证明,并接受中国海关入港检疫。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中国经过近两年对日本海域的监测后确认,除福岛等10个县外,其余地区水产品辐射水平已符合安全标准。虽然福岛等地的水产品仍未获准进入中国市场配资世家,但对日本渔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及时的甘霖。
要知道,过去两年日本渔民日子异常艰难。中国曾是日本水产品的最大买家,进口突然中断使整个行业陷入低谷。如今中国市场的重新开放,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振奋了日本渔业。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机的选择极其巧妙。正值美日关税谈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此举如同递上一根“救命稻草”,明确表明日本无需在美国这棵树上吊死。
不过,必须明确的是,中国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完全基于科学检测和专业评估。这不仅是对日本水产品安全性的认可,也体现了中方负责任的态度。
但如果日本试图以中日合作为筹码,在美日谈判中讨价还价,甚至损害中国利益,那将是严重误判。
中方立场始终坚定:欢迎安全可靠的日本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诸如核污水排放这类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的重大问题,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若聪明,理应珍惜这次难得的合作机会,不要试图左右逢源、玩弄小聪明。
归根结底,日本目前面临两条路:要么硬碰硬与美国对峙,承受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要么开拓更多市场,减轻对美国的依赖。中国此时伸出橄榄枝,实质上为日本提供了更多选择。
但最终的决策权在日本手中。是继续做美国的“提款机”,还是走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这道选择题恐怕比关税谈判还要棘手得多。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水产品进口解禁或许只是个开始。如果日本能够把握机会,在经贸领域与中国深化务实合作,不排除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毕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关键在于日本是否愿意拿出真诚和诚意。
不过,结合日本政府一贯的摇摆作风,估计依然会左右为难、踌躇不前。毕竟长期依赖美国,突然转变策略,难免“腿软”。但时间紧迫,8月1日的最后期限已近,留给日本犹豫的空间真的不多了。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